G20的崛起体现了世界格局的两大变化:一是非西方化;二是非极化。这两个“化”与多极化虽然有交叉,演进动力也相近,但含义不同,在世界政治中的意义也不同。
G20成员除了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再加澳大利亚和欧盟之外,其他11国都算是非西方国家。在G20崛起前,西方七国集团非常活跃,主导着国际经济秩序的运行。这反映了世界格局的状况: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世界体系的中心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位置。冷战期间,苏联集团试图挑战西方的地位,建立了与西方相抗衡的经济秩序和政治安全秩序,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这种努力也画上了句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加入了西方的富国俱乐部,组成八国集团。但是在重大事务中,特别是涉及世界经济的事务,俄罗斯并没有与西方七国平等的话语权。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上升,出现了“八国集团+”模式,即在举行八国集团峰会时,邀请若干重要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但是很显然,在这种模式下,被“+”上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被赋予同八国集团成员平等的地位。
然而,世界格局变化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世界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这一方面是源于发展中国家数量的增多,联合国成立时仅有51个成员国,现在则有193个,新增加的成员国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地高于发达国家。量变最终导致质变。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按人均购买力计算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这是世界大格局的变化,是500年未有之大变局。发达国家虽然还居于世界体系的中心,但是这个中心舞台已经不断被挤占,发达国家再也不可能垄断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权了。这正是G20崛起的大背景。在G20历次峰会上,发展中国家及俄罗斯这样的非西方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平起平坐来商讨世界大事,就是世界格局之变的反映。
考察世界格局还有一个视角,就是看不同规模国家的力量对比。通常人们只关注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争辩世界格局演变趋向是单极化还是多极化。这种视野忽略了众多的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而世界政治的现实却是:中小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像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越南、墨西哥、菲律宾这样人口过亿或近亿、发展潜力较大、国家治理已经走上正轨的国家,随着其国家实力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活跃。这种趋势就是非极化。如果将“一超多强”或“单极加多极”看成是对大国力量格局概括的话,那么不属于“极”的力量则可称为“非极力量”。从发展趋势来看,非极力量的增长势头要大于“极”。虽然“极”还会存在,其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其所掌控的国际权势却不可逆转地向非极力量转移。如果将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视为“极”的话,那么G20成员中有一半属于非极力量,这些非极力量同那些“极”们聚集一堂,平等相处。这正是非极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G20崛起得益于非西方化和非极化这两个趋势,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而G20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又会对世界格局产生反作用。G20作为一个国际机制,目前正取代西方七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领导机构。如果这种态势得以巩固并进一步完善、优化,那么G20就有可能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核心载体。而G20地位的提升无疑有利于G20中非西方国家和中等国家即非极力量借助G20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进而促进非西方化和非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