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工作创新的三个关键
查看次数:

       工作不断创新,是领导干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是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述,倡导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他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领导干部工作创新是一个系统,其中,干部的精神状态和领导心态是创新的前提,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核心,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意识是创新的根基。
       精神状态和领导心态是创新的前提
       领导干部干工作要继承,不能乱折腾,但光守成不行,也要创新。一些同志认为创新难,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制度、体制,是环境,是他人缺乏理解和支持,总而言之,是外在的东西。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全部正确。诚然,创新需要环境的允许,需要制度和体制的配套,需要团队共识和群众的支持,但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突破自身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自身保持一种进取心。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本来无所谓好坏。在工作中,一个想法和做法形成后,在实践运行中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形成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也未必就是坏事,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思维惯性变成惯性思维,工作惯性变成了按照惯性工作,就会产生问题。例如,上级部门一强调重视某项工作,就赶紧发文开会,有布置无落实,因为“过去是这么做的,某某也是这么办的”。至于说有什么新点子好办法能真正推动工作产生效果,就不关心了。国家提倡培育特色小镇,一些干部就简单理解为财政出巨资投入,但小镇到底如何才能有特色,究竟怎么才有持久生命力,就懒得深入思考了。最终结果就是工作始终迈不开步,开不了局。
       由此看来,决定干部工作是否能够创新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领导干部自身是否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无要进行工作创新的主观愿望。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化的,有着独特的精神追求。人更多的是在社会化的关系中,在社会化的交往和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通过自身努力和创造,推动现实世界向好的方向转化,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领导干部只有把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个人的自我定位想清楚了,才能够抵御外在因素改变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甚至反作用,从而从深层次上根本上保证一个人长期保持良好状态,才能够去积极创新。
       一个人创新难,难在对自我的认知和否定。知人已经不容易,但是知己更难,知道自己的不足就难上加难。从心理学上讲,这些都是人之天性,要突破这种思维本身就有难度。领导干部对从事或分管的工作,最初的思维可能是创新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但当达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对周围环境的不断熟悉和具体事务的驾轻就熟,工作创新的速度就会放缓下来,即使从量上讲是扩大的,但质的变化却可能是越来越小。所以,创新内在地要求领导心态的调整,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自我否定。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否定之否定是其基本规律之一。工作中面对某一类问题,以前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已经时过境迁,实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就要发生相应调整,否则就要吃实践的亏。自我否定,并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彻底割裂跟过去之间的联系,而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更加客观地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冲破惯性的藩篱,实现思维的飞跃。
       领导心态的调整还意味着要经常提醒自己,要有一种敢于清零的勇气,对以往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敢于清零,对于工作中曾经出现的失败也要敢于清零,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
       从领导心态上来看,创新除了要善于自我否定和敢于清零,还要有淡化名利的境界,能够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守成需要毅力,创新需要魄力。创新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难免会遭遇一些未知因素,遇到一些困难,也有可能需要一届两届领导班子持续努力才能够看见成效。这就需要放下对当前利益的考虑,认准了那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事情,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大胆干。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核心
       创新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如换位思考、逆向思考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还要有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大局思维等。如果思维方法没有掌握,工作创新就很难实现。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有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换位思维法、灵感思维法等。这里只简略地谈一下换位思考和逆向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视角上,变换角色位置思考,替对方、替他人着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群众工作时,曾经指出:“做群众工作就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党员干部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换位思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同时换位思考也是创新思维的有效办法,有不少问题看起来难以有新思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因素不可小瞧。掉个位置、换个角度思考,很可能就豁然开朗了。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而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思之”,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探索。比如区域发展一体化的问题,一方面中心区域会对周边产生辐射,但反过来看,中心区域也会产生对人才、资金的吸纳。所以,中心区域外的地方既有可能“大树底下好乘凉”,同时也可能会有“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危机。那么,对于中心区域外的地方来说,如何调整自身发展思路,既借势又造势,争取实现双赢等问题都需要创新思路。
       一旦换位思考、逆向思考,就容易发现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辨析,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才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臆造等问题的发生,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创新的根基
       领导干部在其位,常常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不少是由于领导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领导环境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工作、管理活动的主客观因素的总和,当代领导干部所面对的领导环境相当复杂,变化异常迅速。从大的方面说,全球化趋势和反全球化浪潮并存对世界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冲击,信息化和网络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传统的行政方式和思维方法不断被打破。单纯依靠工作中的热情奉献和刻苦拼命的工作精神,已难以做好工作。从小的方面说,党政企等各个领域和行业中,80后、90后年轻人已经进入工作一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领导干部怎么带队伍,怎么干事业?这些都是领导干部难以回避的问题。
       面对领导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新任务新挑战,领导干部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胜任领导和管理工作。正所谓“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学习,遇到问题需要决策时,才能够科学预判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未雨绸缪地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突破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创造性地化解新矛盾、应对新挑战。“终身学习”这句老话,是实践智慧的总结,也是干部工作创新的保障。
       从活生生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从群众当中汲取智慧,是推动工作“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重要基础。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还是方法创新,都离不开对实际情况的透彻把握和真实反映,而重视调查研究是吃透情况的必经之途。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都意在高度强调调查研究对于吃透情况,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毛泽东同志当年将调查研究分为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两种基本形式。走马看花,就是尽量扩大调研样本数量与覆盖范围,借以了解普遍存在的现象,发现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中找出一般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下马看花,就是善于挑重点、抓典型,了解特殊问题的形成原因,总结典型做法的可鉴之处,掌握群众对某项工作的特殊意见,对局部和个体进行深度发掘。只有两种调研方式充分结合起来,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为解决问题找出办法。今天的领导干部能够用到的调查研究方法更多,但究其实质,就是从实践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寻找工作创新的智慧。
       总而言之,领导干部有无工作创新的精神、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影响领导干部个体,更影响我们执政事业的整体水平,需要高度重视。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

上一条:领导干部如何善用白天与晚上的时间
下一条:牢牢守住共产党人政治底线

湖南大学培训中心诚邀各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来我校交流学习。
联系电话:0731-88684681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财院校区
学习材料_湖南大学培训中心
定制培训方案
最近开班
图片
定制专题
培训主题:
参训单位:
参训人数:
联系电话:
验  证  码: